搜尋
【妖言055】入戲是必經之路:電影的人設與反人設(刊載於《幼獅文藝》)
本文刊載於《幼獅文藝》,欲閱覽全文,請見《幼獅文藝》 民國一一一年一月 817期 (《幼獅文藝》官方網站:http://www.youth.com.tw/literature/index.php)
廖育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生)
2022年1月13日
【妖言054】不可揭露性之揭露:論李亦凡《Rewiring》身體與機器、宗教與科技的互相滲透與模仿(轉載自典藏ARTouch)
在李亦凡的《Rewiring》中,執行日常的機器生命體成為人存在的隱喻。而隨時隨地都在觀看影像的世界,在這作品中似乎已不復在。影像依舊隨時隨地出現,而人類苟延殘喘地、無目的地存活並徘徊在影像身邊,彷彿影像也有了身體。人成為影像的幽靈,彷彿是後影像時代的反烏托邦預言:一直以來...
林沛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
2021年8月17日
【妖言053】愛情的遺物亦存溫度:札格瑞布失戀博物館(轉載自博物館簡訊)
失 戀 博 物 館(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最 初 起原 於克羅埃西亞,由一對分手情侶 Olinka Vištica 和 Dražen Grubišić 所創辦。他們自 2006 到 2010 在世界各地巡迴展...
李紹庭 (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2021年6月17日
【妖言052】太平洋真的湧進了劇場《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演出|布拉瑞揚舞團 時間|2021/04/23 20:00 地點|雲門劇場 由於疫情影響,本來計畫在去年於臺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的《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被迫改到了今年四月,移至布拉瑞揚的「娘家」雲門劇場演出。雖然這期間舞團的成員吃了不少苦頭,但本次於雲門的演出早早便售罄了票券...
李紹庭 (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2021年5月2日
【妖言051】雙倍殘酷,雙倍孤獨:閱讀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惡童三部曲》(刊載於《幼獅文藝》)
本文刊載於《幼獅文藝》,欲閱覽全文,請見《幼獅文藝》 民國一一零年四月 808期 (《幼獅文藝》官方網站:http://www.youth.com.tw/literature/index.php)
李紹庭 (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2021年4月30日
【妖言050】異域詩話──台法舞者共譜舞作《如果我不會回來》(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演出|台灣嵬舞劇場、法國c2a舞團 時間|2021/01/17 14: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烏梅劇院 這是筆者第一次觀賞嵬舞劇場的演出,先前並無任何預設。從宣傳文中直覺擷取到的資訊,就是這群法國舞者因疫情而滯留台灣,並與台灣舞者譜出了一段異域對話的舞曲,且不論筆...
李紹庭 (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2021年1月24日
【妖言048】真正分隔兩地《過往即他鄉》(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演出|楊俊、松根充和(Michikazu Matsune) 時間|2020/08/31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疫情影響之下,即便要戴著口罩,卻能安穩地進到劇場裡看演出,應該是台灣引以為傲的一點。而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因為無法出門,試著運用與各種科技線上舉辦或...
李佳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生)
2020年9月9日
【妖言049】眷戀的春天(刊載於《聯合副刊》)
本文刊載於《聯合副刊》,欲閱覽全文,請見《聯合副刊》 民國一零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聯合電子報》官方網站:https://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C0004)
邵慧怡(文學與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2020年7月21日
【妖言047】疫情線上共修 防疫不放逸(刊載於《人生》)
本文刊載於《人生》,欲閱覽全文,請見《人生》 2020第442期 : 菩提道上的女性修行者 (《人生》官方網站:http://www.humanity.com.tw/)
邵慧怡(文學與創作研究所碩士班)
2020年6月1日
【妖言046】微光下的陰影啟示(刊載於《PAR表演藝術》)
以樂曲為中心,事件一層層推進連動,某方面來說,漢斯.季默的音樂在此齣劇作處理的是時間性的向度,以聽覺展陳將視覺畫面帶入敘事的殘餘,彷如一場催眠儀式般反覆啟動一幕幕原本停格的事件畫面,藉此打破線性時間的性質,形成一種內在時間的觀看。...
巫宏志(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研究生)
2020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