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妖言035】台語片的烏托邦《台灣有個好萊塢》(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演出:瘋戲樂工作室 時間:2019/06/16 14: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文 陳佩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生) 雖說是由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改編的音樂劇,但除了角色基本設定外,故事幾乎全部改寫;主線也從以愛情為主軸,轉變成以劇中編劇陳正華為首的圓夢勵志...
陳佩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生)
2019年7月18日
【妖言033】沒有魚吃的日子(刊載於《小日子》)
本文刊載於《小日子》,欲閱覽全文,請見《小日子》2019 第85期:走出戶外 在夏日風景吃頓飯 (《小日子》官方網站:https://www.oneday.com.tw/)
許育銀(文化資源學院碩士班)
2019年6月25日
【妖言032】【信仰碰撞徵稿】接納我的「特殊體質」:這姑娘與台灣鬼魂們的頻率是近了點(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初來乍到,作為媒介的體驗。 比起一起成長的同窗來說,我和信仰之間,應該是多出了很多愛恨情仇。 國中開始,我經歷了一連串的附身經驗,與驚嚇指數破表的道教儀式中常見的「冤親債主」溝通歷程。當同學們都忙著兩小無猜的戀愛兩人世界、牽牽小手,然後放學去隔壁巷子買雞排或梅子可樂,到補習...
王藝樺(北藝大新媒研究所碩士生)
2019年6月24日
【妖言031】讓受壓迫者共同發聲:大觀社區作為「抗爭-藝術」的實踐場(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訪談日期:2019年5月11日(六)下午15:00(【最後展覽】佈展中) 訪談地點:阿秋檳榔攤+大觀自救會基地 訪談人物:大觀自救會成員唐佐欣+大觀居民林燕玉 不幸住在地雷區 因「國土清理」政策面臨迫遷危機的板橋大觀社區,其產權脈絡可以追溯回國民政府時期,安置大量軍眷的土地...
何睦芸(北藝大藝跨所研究生)
2019年5月21日
【妖言030】悲劇是,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小紅帽》(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演出:路易霧靄劇團(Compagnie Louis Brouillard) 時間:2019/4/20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文 陳湘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研究生) 故事《小紅帽》的版本不勝枚舉,不只文本,每次的「講述」都必然產生...
陳湘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研究生)
2019年5月17日
【妖言029】經典愛情喜劇的搬演迷思《移情別戀》(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演出:犀牛劇團、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時間:2019/03/30 19:30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八角廳實驗劇場 文 劉紹基(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生) 劇終時,男女主角以質問劇作家馬里沃為什麼他們會移情別戀作結尾。...
劉紹基(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生)
2019年5月13日
【妖言028】觀國光傳統戲【三國】有感(刊載於《國光藝訊》)
本文刊載於《國光藝訊》,欲閱覽全文,請見《國光藝訊》2019年1月刊 (《國光劇團》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uoGuangOperaCompanytw/)
洪唯薇(戲劇系博一)
2019年5月2日
【妖言027】付出的代價:當觀展只有打卡獵美時(轉載自DocA藝術交流平台)
文:蔡昕曄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美術史組 圖:大批民眾在羅浮宮內達文西作品《蒙娜麗莎》(Mona Lisa)前爭相拍照。邱杰森攝 付出的代價:當觀展只有打卡獵美時 台北雙年展後自然剛結束,除了在藝術圈跟展覽圈有迴響外,意外在聚集眾多同人創作及獨立創作者的社群網...
蔡昕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美術史組)
2019年4月25日
【妖言026】【投書】舉牌,舉什麼牌?──談舉牌社群勞動異化與潛在抵抗性(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2017年12月底,我開啟我的「房地產舉牌」臥底田野。截至目前,我在XX派報社共有18次舉牌記錄,曾在大安森林公園、永康街、板橋、南勢角、奇岩等地舉牌,也經歷過不同季節的舉牌經驗。雖資歷尚淺,仍算一定程度瞭解舉牌產業的操作機制。...
匿名(北藝大藝跨所研究生)
2019年4月23日
【妖言025】撕心裂肺後的空虛《愛的落幕》(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9/03/24 14: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文 陳佩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生) 當愛情消逝時,我們能以什麼方式結束?法國編導帕斯卡(Pascal Rambert)呈現了對台灣觀眾而言,極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上演的場景──男女主...
陳佩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生)
2019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