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妖言175】《什麼是行為藝術:絕對空間《國王的新衣/Exhibitionist》陳俊宇個展
得獎者:侯蔽 評論展覽:【國王的新衣/Exhibitionist—陳俊宇個展】 展覽地點:臺南,絕對空間 展期:2025.01.08 (Wed.)-01.12 (Sun.)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自興起以來,一直強調身體的在場性與即時性,即行為的發生依賴...
侯瀚(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1天前
【妖言174】她沒有說話,但我們一直描述她《幹掉她
《幹掉她》( Attempts on Her Life )是英國當代劇作家馬丁.昆普(Martin Crimp)於1997年寫成最為激進與難以歸類的作品之一。劇本由十七個片段組成,沒有確切情節,甚至沒有明確的舞台指令,所有發言者僅以破折號區分,而劇中核心人物「Anne」從未...
侯瀚(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7天前
【妖言173】【展覽】王淨薇《After/Images》:擦拭及斷裂歷史的影像,藝術家的觀看與行動介入
藝術家王淨薇在美國Black Brick Project藝廊的《After/Images》雙人聯展中,作品探討影像如何形塑歷史敘述,並透過擦除、模糊化與重製,使影像不僅是歷史的見證,呈現記憶如何被拼湊、消逝與變異的證據。...
侯瀚(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4月23日
【妖言172】以話語描圖並看見暗面⸺陳哲偉在C-LAB的「臨時精神會所」
「臨時精神會所」在C-LAB 藝術家陳哲偉對精神疾病經驗者(簡稱「經驗者」)的關注,可以說是從2013年作品《我的心與你同在羅克蘭》開始。多年來,陳哲偉持續探索在藝術創作中將精神疾病經驗「顯影」、「現聲」的方法,收斂為二:一是直視其身,如「養神院」展覽(2016)讓觀者近距...
葉杏柔(美術學院博士班)
4月3日
【妖言171】假色、假圖、假議題? ⸺陽春麵研究舍提出的圖像生成與情感偏誤課題
圖像、對象與慾望中介 陽春麵研究舍(陳姿尹、莊向峰)這次在「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簡稱CREATORS計畫)的提案「宇宙探索號──迷人的假色與量化的情感」包含兩個創作研發專題。一個是在天文學家王為豪的引薦與陪同下,實地訪視臺灣各個天文台,觀摩天文影像從圖像生...
葉杏柔(美術學院博士班)
3月12日


【妖言170】【展覽】黃馨《火焰中的祈禱》:跨文化神話、動物與觀看的位移——解析塑造的獨特語言
〈睡夢中,小狼來到我身邊〉,70x100cm,2024 黃馨的《火焰中的祈禱》是一場視覺儀式,在靈性、動物象徵與觀看之間交織出一種多層次的位移。 這些畫作不只是圖像的陳述,而是一種內在運動的展現——一種從自我到集體潛意識的往返,彷彿潛意識的一道裂縫,讓尚未完全浮現的語言在其...
侯瀚(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2月28日
【妖言169】記/祭憶中的身體銘刻《火祭-烙印》
文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火祭-烙印》是由台灣原民文化志業基金會與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共同舉辦,傳承自劉鳳學老師開啟的「尋找消逝的舞跡」計畫。 黑暗中,散發著紅光的長竹竿圍成圈,象徵點燃火種,儀式開始。領唱者的歌聲響起,引領觀者進入屬於撒奇萊雅族的故事。舞者們身穿族服,手...
鄭宜芳(舞蹈學院博士生)
2024年12月17日
【妖言168】脆弱是表象還是真實《紙Pli》
文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紙張,日常生活常見之物,縱使在現今這個不斷強調數位化的時刻。紙,同時也是古老的材質,取自天然纖維,提供我們書寫、包裝、清潔,甚至經過塑形或編織後能成為容器、服飾等。紙,看似脆弱卻也充滿韌性與可塑性,因而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已是常見的創作媒材。...
鄭宜芳(舞蹈學院博士生)
2024年12月12日
【妖言167】以奇詭為其身體性《㒩》
文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以三年多的時間耐心琢磨創作,莊博翔與身體處方的創團之作《㒩》一出手即見新世代創作者的氣勢與潛力。最初觀看莊博翔的作品是2019臺北藝穗節在藝.風巷狹窄二樓的《We are not human at...
鄭宜芳(舞蹈學院博士生)
2024年12月10日
【妖言166】當我抬頭仰望,隨風而逝的《TIME》
文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1999年的多媒體歌劇《LIFE》是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首次合作,這部結合了裝置、文本、影像的作品,以三幕的結構:從戰爭革命、藝術文化等面向談論二十世紀發展,當中影像、文本不同層次疊合的手法,預示了高谷史郎日後的創作技法之一。此後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聯...
鄭宜芳(舞蹈學院博士生)
2024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