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妖言186】圖像當道?寫在「文字攝像術」時代來臨之前
作者:葉杏柔 本文為紙本刊物,原文請見:文訊 6月號/2025 第476期。
葉杏柔(美術學院博士班)
6月21日


【妖言185】一日比一日閣較媠的島嶼:讀呂美親《方言歌2070》
原文刊登於《創世紀詩雜誌》第223期(2025.6)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6月5日
【妖言184】同情和智慧
因為好奇台灣現代詩的影響網絡和美學系譜,我在2022年邀請了三百位詩人填寫問卷,調查誰對他們的創作影響最大。結果顯示:楊牧和洛夫並列第一,新世代詩人甚至有高達三分之一「自覺」受到了楊牧的影響。 以此為出發點,我開始著筆我的碩士論文《軌跡與陣地:台灣千禧世代詩學生態》。由楊牧...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5月29日
【妖言183】我需要發明一種語言──讀曹疏影詩集《石榴海難》
太多事情讓我們無法專注,唯一的解法是繼續書寫、繼續閱讀。曹疏影在獲得楊牧詩獎的《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之後,推出了最新詩集《石榴海難》;而以詩寫成的後記當中,曹疏影除了闡釋「為何寫詩」,也以「我需要發明一種語言」展示敘事者我和對話者你的關係。...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5月26日
【妖言182】最適合的形式──讀羅智成《詩緒》
對於任何事物來說,「形式」都至關重要。一個道理如果透過責罵或教訓來傳遞,必然會使人感到厭惡;但是如果包裝成發人深省的故事,就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人得知背後的寓意。舉例來說,日治時期的蔣渭水以「診斷書」的形式寫下〈臨床講義〉,反而在當時帶來了強烈的效果,使其成為具有深刻文化意涵的...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5月24日
【妖言181】駐村作家生活公約
春夏之交的早晨風光明媚。我手提行李,從文學基地的大門一路繞過幾棟日式建築,抵達未來三週要進駐的寓所。想起第一次申請駐村時,世界級的疫情讓日程不斷向後延期,真正進駐時也受制於防疫措施,幾乎什麼事都做不了。時隔四年,這次應該能好好運用這個空間了。...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5月20日


【妖言180】你來到大型派對現場:讀湖南蟲《奶油事變》
本文刊於《創世紀詩雜誌》第222期(2025.3)。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5月18日
【妖言179】捷運也是
捷運也是 林宇軒 列車的進站音樂作為一種預備,提醒所有徘徊於月台的旅客:在限定的時間內以適當的狀態走進這具金屬肉身,成為它慣性定律的一部分。想像高速行駛的捷運車廂裡,你拿著一顆球體向上拋擲,倘若行進速度與方向不變,它落下時必然會在相同的位置。是這些物理的、符號的甚至藝術的骨...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5月16日
【妖言178】前進──讀賴和〈前進〉及其他
前進──讀賴和〈前進〉及其他 ◎林宇軒 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問題出發: 活著是為了什麼?看著筆電螢幕 我的指腹喀喀按下播放鍵。總有理由的 一個人每日在海島邊緣讀書寫字 學習新知,過了一百年 被轉譯成一張專輯。作為介質的空氣 首先經歷了散熱器運轉的聲響...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5月14日
【妖言177】現代性與世界感:閱讀零雨新作
現代性與世界感:閱讀零雨新作 林宇軒 2022年12月,我受邀擔任《吹鼓吹詩論壇》的特約主編,負責策劃「新世代詩人大展」專題。這個專題除了邀請數十位青年詩人發表新作,還進行了「台灣當代詩人之影響調查」──透過網路問卷、實地訪談及電話詢答,共蒐集了300位詩人的回應。在「對您...
林宇軒(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