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妖言073】並未經歷白色恐怖時代的我,為何走進戲院?──談《流麻溝十五號》(轉載自放映週報)
在進入戲院觀看《流麻溝十五號》之前,我的右手邊坐著一對夫妻,我詢問老先生:「為什麼你要來看這麼沉重的電影?」他告訴我,因為他經歷過白色恐怖時期,以前就讀中興法商(現國立臺北大學)時幫忙發過傳單。而他反問我:「那妳這個年輕人,為什麼要來看這部電影?妳沒經歷過那個時代。」我帶點...
張玉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72】老派購物環保新勢力——新村小商號(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文:見域CitiLens/張玉伶(曾任職見域工作室編輯,現就讀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攝影:Alf Wang 長期擔任清華大學竹蜻蜓綠市集志工的拉拉和鳳嬌,在市集中認識到無包裝商家「綠兔子」工作室,與天然材質產品結下了不解之緣。純手工的竹編袋子、木製餐具、天然香料、布衛生棉...
張玉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71】為新住民點燈: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文:見域CitiLens/張玉伶(曾任職見域工作室編輯,現就讀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攝影:程天佑 「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坐落於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的小巷弄裡,書店的白底店招寫著「光」的各國語言:緬甸文、泰文、菲律賓文、越南文、印尼文、柬埔寨文、中文。走進書店中,可以看見一...
張玉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70】為性別造一間閱讀的房間—瑯嬛書屋店長張之維(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文:見域CitiLens/張玉伶(曾任職見域工作室編輯,現就讀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攝影:程天佑 輕輕拉開位於桃園中壢榮民路巷弄裡的瑯嬛書屋玻璃門,有隻名為「Maru」的虎斑貓躡手躡腳地湊近打量你,隨後又信步離開。牠的毛色發亮、雙眼如玻璃彈珠般靈動地轉呀轉,輕巧地引著採訪...
張玉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6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店帶你閱讀土地(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文:見域CitiLens/張玉伶(曾任職見域工作室編輯,現就讀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攝影:程天佑 「走讀」有別於傳統的靜態閱讀形式,透過書籍上所撰寫的文字紀錄,帶領群眾到實際地景間理解當地所發生的人文歷史,而每位參與者因有各自的專業領域與生活關照,在走讀的過程中也能促進彼...
張玉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68】在地智慧與知識——專訪女力:郭凱遠、黃芳琪、郭月媚(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文:見域CitiLens/張玉伶(曾任職見域工作室編輯,現就讀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由文化部辦理的「文化體驗教育計畫」,期望讓藝文展演與學校課程連結,計畫由專業藝文團隊執行,開發教案後媒合學校,將藝文活動帶入校園,然而,藝術展演該如何轉換為教案、過程中又有什麼樣的精采故事...
張玉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67】河岸邊單車走讀—淡水無論如河書店(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文:見域CitiLens/張玉伶(曾任職見域工作室編輯,現就讀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走讀台灣」為文化部2019年響應世界閱讀日所發起的活動,該計畫推出近百條文化路徑,帶領民眾透過行腳過程體驗在地節慶、瞭解文史事件,並認識相關著作。...
張玉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66】島群猶在音景明滅中(轉載自映畫手民)
泥地下與葉片上的暗語 作為一個1996生的世代,在我童年時期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是吳晟為了土地而哭的新聞,由於記憶模糊了,記不得確切來說是甚麼樣的一則新聞,但是童稚的我,內心只想着這個人為甚麼要為了土地而哭?──而這個答案在我開始接觸他的文學作品、理解台灣土地之後才逐漸明白,...
張玉伶(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65】第四人稱 吳佳駿vs.梁綉怡 vs.曾達元(刊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
本文刊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欲閱覽全文,請見《印刻文學生活誌》 民國一一一年五月 225期 (《印刻文學生活誌》官方網站:http://www.inksudu.com.tw/front/bin/home.phtml)
梁綉怡(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2022年11月10日
【妖言064】帶你去遠方(刊載於《幼獅文藝》)
本文刊載於《幼獅文藝》,欲閱覽全文,請見《幼獅文藝》 民國一一一年七月 823期 (《幼獅文藝》官方網站:http://www.youth.com.tw/literature/index.php)
梁綉怡(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
202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