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ur Recent Posts

Archive

Tags

【妖言045】陳柏惟說「投給國民黨的同志沒資格討論政治」,算不算歧視?(轉載自The New Lens關鍵評論)

文:楊凱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班研究生、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志工)

2020年1月11日總統大選結束了。蔡英文總統──台灣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以817萬高票獲得連任。然而,台灣儘管在2019年通過同婚專法,於性別平等上,看似領先亞洲諸國。可是在選舉的過程中,各種「性別歧視」仍舊屢見不顯,甚至被特定政客操弄,成為操作民眾仇恨對立的工具。何以台灣的政治人物總在性別歧視?為何台灣政壇仍有這麼多歧視言論?或許我們可以從一些案例中,找到端倪。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暗諷陳菊「肥滋滋,走路起來像『大母豬』」

這樣攻擊女性、特定性別,並且從對方的外型上去羞辱的言論,一直是台灣政壇常見的性別歧視。不僅是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也曾口出狂言說:「男人的生命是下半,女人的生命是上半」,並指女性無法站兩小時的衛兵(把女性國軍們放在哪裡?)。又或台灣民眾黨黨主席、現任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也曾說出:「台灣女性不像日本女性都不化妝,直接『上街嚇人』」的歧視性言語。以及前行政院長張善政,以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攻擊對手蔡英文總統「沒生過小孩,不懂父母心」。台灣許多政治人物,似乎不性別歧視一下,就不知道該怎麼選舉了。

但為什麼台灣民眾可以「忍受」,這樣的選舉語言呢?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社會離真正的「性別平等」還很遙遠。

從吳敦義口中「母豬」這樣的用法來看,這詞彙便是源自於部分台灣網路論壇PTT網友們的仇女行徑。PTT的資深鄉民「obov」經常用「幹0糧母豬滾喇幹」、「母豬母豬夜裡哭哭」等羞辱性字句,回覆一些女性鄉民發表的日記、詢問文章。儘管數次被檢舉禁言,仍舊吸引了一大票的「信眾」,將之拱為「母豬教教主」。一時間,許多男性網友紛紛「入教」,明目張膽地發表性別歧視言論攻擊女性。並以:「我們不是攻擊所有女人,而是攻擊那種『有公主病』(可代換成任何母豬教徒想批評的負面標籤)的女人」為由,試圖為自身的行徑,找到合理的理由。

但,罵女性「母豬」,真的能合理嗎?

「我不是在歧視,只是……」你就在歧視

稍微看「母豬教徒」批評女性的點,不難發現不外乎是對於異性戀女性「濫用」(我們寬容一點的姑且讓他們用這個詞),異性戀男性給予他們的友善與喜愛,卻不給予男性「他們應得的回饋」。因而批評女性是「母豬」、「公主病」、「綠茶婊」。

可我們仔細想一下,便會知道這樣的行徑,其實不特定「專屬於」女性。很多異性戀男性在求偶市場中,也往往會濫用女性給予他們的關愛,甚至自以為得以「予取予求」。許多性暴力、親密關係暴力,不也是在這樣的情境下發生?然而,刻意將某一族群的行為「標籤化」、「特殊化」出來,以此代稱一個群體,並將之變成「刻板印象(stereotypes)」,「汙名化(stigmatization)」、「賤斥(abjection)」整個族群。這樣的一個過程,便是「歧視」。

從過往美國,將非裔美國人,將犯罪、毒品、貧窮畫上等號;再到台灣,把原住民族,跟不努力、愛喝酒、懶惰畫上等號;再到整個世界,將性少數族群(LGBTQQIAAP+),跟不正常、有病、變態畫上等號。並稱非裔美國人為「黑鬼」、稱原住民族為「番仔」、稱性少數為「怪胎」(Queer),都是奠基於同樣的「歧視」。這樣說來,我們真的不要誤以為台灣已經沒有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歧視遍地存在。

那陳柏惟的「國民黨的同志」一說,到底是不是歧視?

同樣運用上述檢驗歧視的邏輯,當台灣基進黨的準立委陳柏惟在政治節目中說:「任何一個投給國民黨的同性戀,都沒資格討論政治」時,有沒有刻意將一個族群「標籤化」、「特殊化」出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這個社會裡,有支持國民黨的同性戀,當然也有支持國民黨的異性戀。然而就像「母豬教徒」無視於異性戀男性也會有的求偶行徑,只一味地指責女性,並稱他們為「母豬」。陳柏惟也同樣地無視「支持國民黨的人是不分性傾向」,特地標籤化當中的「同性戀」。這樣的行徑,與母豬教徒又有何不同?

更不用說許多網友為陳柏惟所辯護的說法:「他不是在罵『所有同志』,只是在罵『支持國民黨的同志』」。這樣的說法,不正與母豬教徒說:「我們不是在罵『所有女人』,而是在罵『公主病』的女人」如出一轍嗎?

會將這兩者拿來做比對,不是要為支持國民黨的同志辯護,相反的,正如我從本文一開始舉例的政治人物言論,可以輕易地發現,國民黨的政客常發表各種性別歧視的言論。這樣的行徑與作為,是該被強烈譴責與批評的。而身為性少數族群,卻還支持這樣「充斥著性別歧視」的政黨,其中的邏輯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然而,為了反制這樣的「邏輯矛盾」,卻是採用「性別歧視」的語言,不正也陷入矛盾?這是值得我們共同反思的。

該怎麼解決台灣政壇的集體「性別意識不足」?唯一方法就是每個人都得站出來反對性別歧視

到底為何台灣政壇總是在性別歧視?正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姑息政治人物的性別歧視言論,更甚至,還為他們找各種藉口與理由開脫:「他不是這個意思啦!」、「這是過度詮釋!」、「他很支持女性啊!」、「他只不過是一時失言」。不!這問題絕對不僅僅是一時的「失言」而已。也不能因為其立場與我們相近或對立,就忽略其言論背後的性別意識問題。這樣只問立場、不問對錯的思維,不正是台灣政治長久以來的弊病?怎麼到了性別這題就忽略了?

所以若要解決台灣政治人物「性別盲」的唯一方法,就是我們不斷、不斷地指出政客發言當中的歧視,並且用「明確」的態度,拒絕這樣的思維與言論。當然,不僅僅是面對政治人物,從日常生活當中,便要不斷地察覺這樣的歧視思維。從女性到移工、從原民到同志,唯有不停地去辨別這些歧視,台灣才能逐步邁向一個「真正平等」的社會。

因此,不要再說甚麼「這樣不是歧視」,勇敢地指出歧視、拒絕歧視,才能讓這些偏見,徹底地消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原文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644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