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在蘭嶼
「我總覺得,人生中有些時刻,是既定會出現的,如同在蘭嶼的我們。」
在北藝待了七年,畢業在即的我,不由自主的加入「孤獨」的行列。記得出發前一個月,還陷在撰寫論文的輪迴中,沒日沒夜的失眠加寫作,痛苦至極,當時我想,生命的美好燃燒於此,未免過度浪費,因此「向海」的公告一出,便毫不猶豫的報名了。可能是生活曾經歷了這樣的「極致」,而讓蘭嶼的自己明白,什麼才是真正想要追求的。
出發前一天,我將論文送印,開心地去竹圍吃了碗豆花,慶祝自己的瘋狂論文寫作可以告一段落,晚上,整理行李到深夜,莫名的不知道自己為何「走」,沒有原因的想走,或說逃離。記得大學時曾經背起背包,前往英國自助旅行兩個月,寫了一封家書,和遠在南國的家人們說著自己為何出走,在英國過著街頭賣藝的生活,不是奢華的享受卻也心滿意足。後來,腳又不自覺的走上登機口,去了印度三週,在恆河邊靜靜的看著生命燃燒,看著從未見過的貧窮,追尋著自己生活的意義。
但我知道,這趟蘭嶼是讓我想去「孤獨」,認真的孤獨。
當天,抱著「各做各的事」這樣的心情,拿起甄選時所說的樂器出發了,說真的,沒打算認識誰,只是想好好的一個人,試著將忙碌的生命,留下一點空白。在北藝的三年碩士生活,除了課業,就是劇團的工作,兩邊交織而成的樣貌,比台北車站的結構還要錯綜複雜,有時候回到房間只能躺下,其他的,就天亮再說。蘭嶼的這趟出走,其實不是想「走」,是想「停留」。抵達的第一天,兩人一台摩托車,年輕的心總是容易被山海所挑動,負責駕駛的林屁,開心地又笑又叫的,我也被渲染著,細細品嚐這難得的快樂。放下行李後,我們一行人決定去環島,慢慢的騎,慢慢的看,到了東清部落的超商,停下來買了啤酒和零食,吃著喝著,享受著取得不易的寧靜與喜悅。回程吹著海風,看著日落,想起大學時也曾到過蘭嶼,但好像一切都不一樣了。
第二天,體驗田園生活,因此認識了「芋頭婆婆」美花阿姨,她和大家分享自己所演唱的傳統歌謠,這讓我想起達悟族只有歌樂沒有器樂的事,既然如此,眼前這首歌謠顯得難得可貴。下午,便和美花阿姨約了時間,將這首歌謠記錄下來,記得按下錄音鍵後,他說了一句:「等一下,我想一下」,便以真誠的嗓音開始演唱。我被那種純粹的害羞與坦然感動,至今仍然深刻。錄完音後和阿姨閒聊,他說之前會去幼兒園一邊彈琴一邊教唱,說著他很想要學和弦的運用,但卻一直找不到人問,我便說了幾種可以簡單運用的和弦演奏方式,他學得好開心,而這種純粹的感動,是我久久未曾見過的。
第三天和第四天,為了 Do Vanwa(在海邊)的展演,便開始製作腦中不斷轉動的音樂,海的、溪水的、伊娜婆婆的故事、美花婆婆的歌謠、風鈴聲等音樂元素,混合運用,搭配現場的音樂演奏及舞蹈,這樣的創作,讓我得到了一種「自由」。旅行的經驗不少,但真正將當地的音樂文化與自己融合,這倒是第一次,演出完後有種莫名的感動,感動著蘭嶼這塊美麗的島上,有著這樣美麗的故事發生著。
剩下兩天的我們,默默發現大家腳步慢了,原本抓緊每分每秒,要騎車去紅頭部落吃東西、去野銀部落晃晃等,變得只想用雙腳再朗島部落走走。忘了第幾天,我獨自一人到了「角落咖啡」,在那裡,大家席地而坐,沒有椅子,只有位子。離門口最近的地方,我坐了下來,想點一杯單品,忙碌的老闆娘說現在人多,要等比較久,看看錶,再半小時就要排練了,好吧,那就奶酒咖啡吧!之後坐下,卻發現自己沒帶到書,只能好好地發呆。一個人靜靜的看著咖啡店,想著出現在蘭嶼的自己,這一刻是真的靜下來,想著美花婆婆的歌、伊娜婆婆的故事,這趟旅行的收穫之豐碩,多到難以想像。旅行時我習慣帶著書,選了謝哲青《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路》出門,卻發現行程莫名很滿的自己,沒時間翻開它,最後兩天,決定到「下半場」酒吧,喝一點酒、看一點書、寫一點明信片。一個人的旅行,挑戰的是自
己內心的意識,那種壓抑許久的狀態,有時會和恐懼、疲憊一併爆發,但卻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地認識自己。在忙碌的日常,似乎很容易遺忘自己,排練、上課、寫論文、演出、教課,沒有時間,沒有力氣,回頭觀望那個腳上已銬上鐵鍊的自己,生活步調快,但靈魂卻走得很慢,慢的快停下來。
如果要說這趟「孤獨課」所帶給我是什麼,我認為是「不孤獨」。並不是因為我們睡著八人大通鋪,也不是因為兩人一台的摩托車,是因為了解了不孤獨,才能真正體會孤獨。碩士生活並沒有太多的同儕一起共患難著,大家修完課就解散,頂多吃個飯,但那卻也是碩一的事了。碩三的我在蘭嶼認識了一群「靈魂」,學會一起瘋、一起快樂、一起煩惱,不孤獨了,卻也懂得孤獨了。這七天六夜為自己劃下碩士生活的句點,卻爲人生開啟了另一條新的道路,舉杯吧朋友們,敬這難得可貴的相聚。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