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135】文學院手記 訪問(轉載自〈中華副刊〉)
前陣子國立台灣圖書館(國台圖)的訪問學員獎助公布,我有幸成為了三位錄取碩士生的其中一位。不同於我的研究主題「台灣千禧世代詩學生態」,另外兩位錄取的碩士生研究的是「戰後西式餐點」和「金門酒廠」。有酒有食物,聽起來比我純粹針對文學作品的討論確實有趣多了。
國台圖位於永和,搭乘台北捷運到達永安市場站之後,自出口步行兩分鐘就能夠抵達。雖然附近區域並不算非常熱鬧,但整體的生活機能不錯,各種商店都應有盡有,來往這裡的短暫時間,可以感受到一種不若台北快速繁忙的從容氛圍。擔任台灣學研究中心的訪問學員,除了能夠使用國台圖的研究小間,每個月還會提供一萬元的獎助金,為學員的研究生活提供金錢上的協助。這樣的獎助聽起來不錯,可惜在今年四月遇到了地震。
新聞如此寫道:「天花板消防管線錯位爆裂,大量書籍遭水損;國台圖表示,因部分書籍太過潮濕且數量龐大,待潮濕度褪去後,將逐本檢視及風乾,以利後續管理與維護。」各樓層甚至經歷了「彷彿十分寮瀑布般的落水」,被媒體形容為「最慘圖書館」,聽起來令人擔憂。在館方整理之後,宣布三樓到六樓的空間到明年春天修復前都不對外開放,這也包含了位於六樓的台灣學研究中心。
因為這個不可抗力的因素,訪問學員能夠使用的資源也就減少了一大半,實際上也只剩下研究小間可以使用。對於並不是住在永和附近的人來說,每天必須花費額外的時間交通往返,看似幫助學員進行研究的計畫,卻變相成為壓縮到學員研究時間的計畫。開玩笑地說,自己彷彿是一位被限制住居的被告,每天到圖書館簽到,卻無法使用台灣學研究中心的豐富館藏。
偶然在Threads上,看到有同樣身為研究生的網友分享自己申請到別的單位的訪問學員計畫:每週必須要簽到三天、聆聽單位舉辦的演講,每個月要滿足一定簽到的時數才能領到補助的一萬元經費。在每天必須去簽到、無法找其他正職的情況下,一萬元是否能夠在台北生存一個月?對於研究生來說,「提供經濟支持,協助學員專心無虞地寫論文」固然是好事,但若僅僅提供不甚充裕的經費且無法充分使用單位的資源,還必須另外完成無益於研究的行政程序,這樣的「訪問」是否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可能還有待商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