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Our Recent Posts

Archive

Tags

【妖言148】為「手工打造」的猴硐礦工文史館請命:礦業文化的傳承也需要充電!(轉載自《天下獨立評論》)

2019年8月,猴硐礦工文史館開幕。這個距離猴硐火車站700、800公尺遠的小小館舍,就在瑞三本鑛旁邊。一群退休老礦工在周朝南的號召下,拿出了自己的老人年金,向瑞三鑛業公司承租了昔日的工務所、充電室的空間,群策群力一起打造了這個屬於老礦工的文史館。但是今年6月30日租約將到期,礦工文史館未來的命運,增加了未知的變數。

穿過北迴線火車鐵道下的涵洞,一踏上文史館前的階梯,大部份的參觀者都會驚艷於這個花草點綴的小世界。整理得井然有序的植栽,在藍天綠地之間,有一棟明亮開放、現代感十足的玻璃帷幕展間。如果沒有經過礦工的介紹,完全無法想像這裡原本是一間「充電室」。


頭盔、電池、安全燈:維繫黑暗礦坑裡的光明


什麼是充電室呢?要先了解坑內工作的礦工每天必備的工具:安全帽、安全頭燈、電池、水壺、一氧化碳救命器。除了個人保管的頭燈、安全帽,電池和救命器是每個礦工拿著自己的「火牌仔」到充電室領取。而這個上面寫著礦工名字、還有像是密碼般文字符號的名牌,為什麼叫作「火牌」?原來台語口語中的「火」也有燈火的意思,所以火牌是用來領取燈火電池的名牌。

每個礦工都有自己的火牌和對應的電池。曾經在充電室工作過的吳寶銀曾說過,早上遠遠見到礦工的臉,就要知道他的名字和號碼,要馬上找出他的電池。礦工下班時,即便是全身滿臉黑漆漆,也能立即認出人、找到他的火牌。「只有新來的礦工,一開始才要慢慢找,其他的礦工只要看臉,馬上就記得他的工號、電池號碼!」


充電室華麗變身成展間


說起礦工文史館尚未整理前的樣子,周朝南大哥激動的說:「我們沒有來之前,根本就是廢墟,連鬼都不會來的廢墟!」


從1990年瑞三公司封閉礦場,到2019年老礦工回來,本礦右手邊的這片基地,將近20多年來無人踏足,任憑風吹雨打,多少次強颱、強震的襲擊,讓這塊地雜草叢生、斷垣殘壁。經過老礦工的奔走,新北市政府整理、改修部份屋舍,老礦工向瑞三公司租借到場地後,就開始「手工」打造這座礦工文史館。

原本的工務所,一上階梯就是磚造建築物,門窗外僅有狹窄的通道,在上下班時間擠滿了礦工,或群聚閒聊、或抽菸喝水。工務所裡有各種處理行政事務的職員,申請材料的報表、監工鑑價、處理發票,各種工作都在這裡處理。工人的置物櫃一排又一排,大家在此更換工作服和便服,火牌、洗澡的肥皂、工作時穿的膠鞋,平常都儲放在自己的櫃子裡。


充電室和工務所隔著一道牆,現在大片的明亮玻璃窗,原本是一道木板牆,隔著兩片玻璃,上方標示著一斜坑、二斜坑,充電員可以清楚看到礦工的臉,認出他們的工號和電號,下方小小的開口,就是工人交出火牌領取電池的窗口。窄仄的空間裡工人魚貫排列,木板牆上貼滿了各式工安標語和公司公告,根本無法想像現在明亮寬闊的空間與花草,僅留下兩道出入口推門的牆堵。


Comments


bottom of page